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外地在渝分支機構:
按照重慶市注冊會計師協會、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年度工作計劃及《重慶市注冊會計師、注冊評估師行業課題管理辦法》的規定,經機構申請,秘書處提交行業專門(專業)委員會征求意見等程序,決定2021年開展5項課題研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組織
各項課題由行業專業人員組成課題組,完成課題的設計、調研和分析,撰寫課題報告。
課題一:破產管理人全過程履職風險應對策略研究
課題負責人:張軍
課題組成員:張軍、彭云川、黃勇
課題二:本土會計師事務所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及路徑研究
課題負責人:冉聃
課題組成員:冉聃、朱萬權、何帆、趙芯蓉、崔家豪
課題三:醫保基金專項核查研究
課題負責人:石霞
課題組成員:石霞、謝丹、李臻
課題四: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會計師的主要工作及會計問題研究
課題負責人:魏倩
課題組成員:魏倩、于波成、賈錦瑞
課題五:營改增后增值稅對資產評估的影響研究
課題負責人:馮小華
課題組成員:馮小華、傅伶、王平安、馬明東、劉奎、黃萬軍、王彥
二、研究方向
(一)破產管理人全過程履職風險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會計師事務所擔任破產管理人的獨特視角,從分析其在管理人主體與專業分工不匹配的原因出發,通過搜集、整理、分析國內外破產相關理論、制度,結合項目實踐,對管理人工作全過程的職責、履職風險、風險防范與應對多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旨在幫助注冊會計師提升其在管理人工作中的風險識別與應對能力,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在破產管理人行業中的話語權,擴大注冊會計師群體在破產領域的影響力和執業份額。同時,也為促進宏觀經濟有序發展,提升營商環境優化效率發揮積極作用。
(二)本土會計師事務所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及路徑研究。
“大智移云物區”時代,數字技術在審計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此背景下國內涌現出一批數字化轉型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那么,運用“大智移云物區”等新興數字技術提供審計服務,能否以及如何影響審計質量?其是當前亟待研究的理論與現實問題。鑒于此,本課題嘗試從數字化轉型視角,利用國內事務所大樣本數據,探索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與路徑,以期為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高質量發展提供現實經驗及轉型參考,亦為助力中注協提出的“網絡強注會”倡議提供政策借鑒。
(三)醫保基金專項核查研究。
醫療保障局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引入第三方核查與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監管方式。根據醫保基金法規及重慶市醫保政策和服務協議的要求,醫保基金專項核查研究可以采用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方法,通過總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教訓,有計劃、系統地搜集醫療機構醫保基金實際使用情況,結合典型的個案情況,形成實用、全面的醫保基金專項核查方法和理論,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醫保基金的咨詢業務中,發揮行業的優勢及作用。
(四)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會計師的主要工作及會計問題研究。
我國資產證券化行業經歷了試點、停滯、復蘇和常態化發展階段,目前已步入“規范發展期”,相關監管文件頻出,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逐年增長。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類型的不斷擴展,交易結構設計逐漸完善及多樣化,其中涉及到的會計確認問題也日趨復雜。本研究將總結目前主流資產證券化產品類型、主要監管及發行情況,探討會計師在各類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的主要工作,并研究不同交易結構下資產終止確認、結構化主體合并等會計問題以及現金流預測問題。
(五)營改增后增值稅對資產評估的影響研究。
基于資產評估過程中增值稅處理的現狀,對涉及增值稅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營改增后資產評估中涉及的增值稅理論及征收政策,供資產評估實務應用參考。分析增值稅對資產評估不同評估方法的測算過程、評估結果構成的影響,根據現行稅制政策針對行業內的處理方式提出解決思路。通過舉例的方式,提出因增值稅影響在與委托人明確業務基本事項、訂立業務委托合同時的溝通方式,進行評估現場調查、評定估算形成結論需要注意的事項,編制出具評估報告時需要披露事項等評估實務處理建議。
三、時間安排
以上課題均應于2021年11月30日前完成。
四、課題驗收
課題驗收時間為2021年12月。課題由協會秘書處組織行業相關專業人士及相關領域專家進行驗收評審,對于通過驗收的課題予以結題。未能通過驗收的課題,應在1個月內予以補充完善,并再次提交驗收評審,如仍不能通過驗收,該課題不予結題。
五、課題經費
課題經費暫定為每項3萬元,由課題組自行安排使用。課題經費分兩次撥付,每次50%,分別在本文件發布后和課題通過評審后一周內撥付。
重慶市注冊會計師協會
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
2021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