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外地在渝分支機構:
根據《重慶市注冊會計師行業課題管理辦法》、《重慶市資產評估行業課題管理辦法》要求,協會組織了2025年課題立項工作,經材料審核、立項展示、集中討論、投票表決等程序,7項課題通過評審予以立項,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組織
課題組由課題負責人、主研人及其他參研人員組成,完成課題的設計、調研和分析,撰寫課題報告。
課題一: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利用DeepSeek等AI工具構建學習型組織的路徑研究
課題負責人:崔恒銀
主研人:崔恒銀、熊建龍
參研人:趙月媛
課題研究方向:本研究聚焦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針對知識管理碎片化、培訓成本高、經驗傳承難等痛點,探索利用DeepSeek等AI工具構建學習型組織。通過痛點診斷、四維模型(技術-應用-機制-文化)設計、AI賦能路徑(知識管理/能力提升/流程再造)及輕量化方案開發,旨在降本增效、推動行業向“AI+專家”雙輪驅動轉型,助力數字化轉型。
課題二:審計失敗視野下會計師事務所民事法律責任承擔研究
課題負責人:王勇
主研人:王勇、胡耘通
參研人:王文娟、吳越、安虹霖
課題研究方向:聚焦審計失敗場景,結合具體案例,針對民事歸責原則與賠償機制的適用困境,深入剖析“追責標準模糊”、“責任分配失衡”等核心爭議。通過探究會計師事務所的合理責任邊界,為完善“過罰相當”的民事法律責任體系、統一司法裁判尺度,從而保護利益相關者利益、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高質量發展并重塑公眾信心提出對策建議。
課題三:新公司法下審計責任與審計風險防范研究
課題負責人:劉國銀
主研人:劉國銀、李敏
參研人:鄧顯敏、解植琳、趙太明
課題研究方向:旨在系統性地解讀新《公司法》帶來的深刻變化,并將其轉化為可識別、可評估、可應對的審計風險防控策略,為注冊會計師在新《公司法》環境下開展審計工作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包括對審計環境等整體層面的影響、審計程序的優化、審計證據的收集與評價、審計報告的出具等方面。
課題四:破產案件審計重難點問題及審計方法研究
課題負責人:代青
主研人:代青
參研人:吳維、鄒蜜、李敬怡
課題研究方向:根據《企業破產法》和破產審判工作的相關要求,對破產案件審計中常見的比較突出的重難點審計問題,例如集團性企業往來款項的減值、預計負債的確認等,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結合破產案件的特點和《審計準則》的要求,對以上重難點問題的審計方法進行研究和總結,并提出應采用的具體審計程序。本研究旨在為破產審計工作提供指引以推動提高破產審計的審計質量。
課題五:輕量化 AI 編程破解審計個性化需求的路徑研究
課題負責人:王彭果
主研人:王彭果、喻輝
參研人:楊珺
課題研究方向:聚焦審計個性化需求痛點,以輕量化 AI 編程為核心研究方向,測試主流 AI 編程工具與大模型,探索 “需求描述 - 代碼生成 - 工具開發” 的低門檻應用路徑,形成適配審計個性化需求的可操作方案與操作指南,有望推動審計行業向技術賦能型轉型。
課題六:創新藥品管線估值方法的實際應用與探索
課題負責人:范鵬
主研人:范鵬、胡尚果
參研人:周宏蓮、胡婷婷
課題研究方向:系統分析創新藥品研發項目在不同階段的評估方法以及應用現狀;以臨床試驗階段至藥品上市前階段創新藥品研發項目為主要研究對象,綜合分析并標準量化新創藥品價值影響因素;以收益法為評估主線,構建標準化評估模型,提高評估工作效率;引入案例對模型進行驗證、優化、調整,提高模型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課題七: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的指標標準化設計與研究
課題負責人:楊洪霞
主研人:楊洪霞、魏敏
參研人:龍明、李晶、湯勇、李攀藝
課題研究方向:本課題聚焦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指標標準化,針對市場法應用率低、主觀性強等問題,圍繞可比公司選擇(灰色關聯模型)、價值比率篩選(Spearman 相關系數法)、修正體系構建(組合賦權法)、流動性與控制權調整四大核心,結合文獻、案例、統計等方法,驗證三大假設,旨在形成標準化體系與操作手冊,提升評估客觀性與行業適用性。
二、課題驗收
7項課題結題時間不超過2027年12月1日。由協會秘書處組織行業相關專業人士、高校及政府相關領域專家開展課題評審工作,通過評審的課題予以結題。
三、課題經費
每項課題經費核定5萬元,由課題組自行安排使用。課題經費分兩次撥付,每次撥付比例為50%,分別于課題立項及課題通過評審后完成撥付。
重慶市注冊會計師協會
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
2025年10月20日
